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房地产建设项目生态足迹研究
作者:时洪刚,…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联盟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9/28 21:59:02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态生产土地面积PEF的计算是将含能总值换算为相应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取全球平均生态系统生产率为3.1×1015 sej/hm2[5],则该项目在建设阶段消费的物资实际所消耗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为2107hm2,即产生了2107hm2生态足迹,此房地产建设项目所消耗的物资能量,需要2107公顷具有全球平均生态系统生产率的生态生产面积用一年时间才能生产出来;或者说是在项目的寿命期间50年内需要42公顷具有全球平均生态生产率的生态生产面积才能生产出来,以项目地约100倍的生态生产土地面积才能弥补此消耗。

  由上表还可以看出,该房地产建设项目消耗的劳务所产生的生态足迹最大,为983.38 hm2;其次是对钢材的消费,占用773.97 hm2的生态足迹;水泥消耗量所造成的生态足迹为343.07 hm2,木材消耗的生态足迹最少,为6.93 hm2。随着经济、社会及科技的发展,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土地需缺性的加大,房地产建设项目的质量越来越高,建筑密度、容积率越来越大,使得建筑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消耗建材中钢筋和水泥的消耗量居高不下,而对木材的需求量却不大。

  该建设项目的效率承载指数ICE=2107÷0.45=4683>1,说明该建设项目的物资消耗产生了大量的生态赤字。由于物资的大量、集中投放,使得房地产建设项目出现生态赤字,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必须通过调用腹地的生态承载力来弥补此赤字。

  4. 结论

  通过上述理论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4.1 基于能值理论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可用来构建房地产建设项目生态足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测度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可持续性。

  4.2 房地产建设项目对钢材和水泥的消耗需求量较大,要想减少建设项目生态足迹,应主要从这两项入手,另外,应用先进管理技术和科技手段增加施工效率以减少劳务投入,也是降低房地产建设项目生态足迹的有效途径。

  4.3 房地产建设项目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生态赤字,所产生的生态足迹在项目寿命期无法由项目所在地支撑,必须消耗大量腹地的生态环境资源,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与环境相容性较差。要解决和缓解这种不相容性,需要提高建筑材料利用效率、改变高消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约束城市建设对生态空间的占用等手段,来降低房地产建设项目的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实现房地产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勇戈,吴淑和,王珏. 工程建设项目生态足迹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12(4):150-153.

  [2] Mathis Wackernagel,J David Yount.The ecological footprint:an indicator of progress toward regional sustainability[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1998,51:511-529.

  [3] 张黎明,文倩,霍金炜等. 基于生态足迹和灰色关联度的湖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4):459-461.

  [4] 严茂超著.生态经济学新论-理论、方法与应用.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1.

  [5] OdumHT.Environment Accounting: EM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cision Making. NewYork: John Wiley & Sons,1996.

  [6] 郑小晴.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5.

  [7] 林格,秦旋,郭艳红.基于生态足迹的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以奥运会比赛场馆为例[J].建筑科学,2009,25(2):11-15.

上一页  [1] [2] [3]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